向上管理的訣竅,與主管溝通的 4 個步驟

MH
7 min readNov 18, 2019

前陣子跟朋友們聊天,他們不約而同地告訴我,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跟自己的主管溝通了,覺得主管的想法很常變來變去,給的指令也不夠明確,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好像怎麼做都是錯的。

我們後來約了頓午餐,決定用一頓飯的時間好好「重啟人生」,仔細聊聊之後,我給了一些想法和自己遇過的類似經驗的心得,他們後來帶回去「試用」,後來他們告訴我:「欸感謝你,這些方法好像真的有用耶!」

我也不確定這方法都能符合大家所需,還是對他們而言恰巧適用,總之還是寫出來分享。

下述情境僅為範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Photo by Jason Rosewell on Unsplash

Step 0:了解主管的溝通風格

跟主管溝通有「問題」,有時候所謂的「問題」是出在「事情」,但也可能是出在「人」。這篇文章先不談那些心機城府的人為問題,純粹談工作上、正派經營(?)的「向上管理」這件事情。

要和人溝通,當然得先知道這個人的個性,然後對症下藥。

我跟過好幾個主管,有的主管有「主管包袱」,覺得下屬給他的建議一文不值,我猜主管可能在想:「老子我畢竟是一步步從菜鳥爬上來的啊!你這個小菜鳥的話,怎麼可能比得上我的真知灼見啊?」

也有的主管很直來直往,非常鼓勵我「以下犯上」,有任何意見都可以說,畢竟說了才有討論的機會,資訊對等是增加工作效率的不二法門。

又或者有的主管優柔寡斷,一下覺得 A 意見好,隔天又覺得 B 做法比較棒,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

雖然這樣說有點世故,但職場上很多人「吃軟不吃硬」,你要懂得投其所好,才能根治雙方溝通不良的問題。

如果主管有包袱,總是不願意接受他人的想法,那你就把功勞丟給他,說是他給你的靈感,讓你想到其他可以嘗試的做法。

如果主管直來直往,那就更好了,雙方能完全坦白地溝通,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至於碰上「千變萬化」的主管,通常這樣的人是出自於害怕、沒信心或求好心切,因為他也不確定哪個做法最好,會不會做了 A 就失去 B;做了 B 就錯過 A?這時,他最需要的其實是團隊的信心。

記住:通常主管一定不是所有的能力都比下屬優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所以主管也有做錯決定的時候、需要下屬給意見的時候、需要權衡思考的時候,如果你對於某件事情真的有不同的看法,就勇敢提出吧,或許能幫組織帶來不同的思考角度。

Step 1:了解問題的源頭

掌握了你的溝通對象,再來就是要找原因了。這句話真的講再多次都不嫌膩:

要解決問題,一定都得從「定義問題」開始,知道問題是什麼,你才能對應提出最適切的解法。

先舉個日常點的例子,某天你的姊姊跑來跟你說:「借我 500 塊。」你當然可以很豪爽直接借他,但這不一定有解決他的問題,或者說,這不一定是最佳解。

與其借他 500,你不如問他說:「為什麼要借 500 塊?」可能他的悠遊卡掉了,要再去買一張,這時如果你有備用的,就可以直接給他用;也有可能他的化妝水用完了,想去樓下屈臣氏買一罐,結果你手邊剛好有一罐多的,也可以直接送他用。

回到與主管溝通的情境,當你覺得「與主管溝通不順」或者「對話總是不在同個頻率上」,可以進一步試試這 2 個方法:

方法一:換位思考

一般來說,主管往往是比我們還有更接近財務壓力與商業目標的人,所以他更清楚組織目前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也因此,他可能會把這樣的壓力「轉移」到下屬身上,而身為下屬的我們只會覺得:「啊我第一線的就很難做事啊,為什麼要來逼我!」,事實上,這不只是因為位階不同,而是資訊不對稱。

如果你能多了解組織面對到的財務壓力與商業目標,在與主管溝通時,你就可以把這樣的背景知識帶進去,或許能跟主管站在更接近的位置上討論事情,增加彼此的共鳴。

如果主管不願或無法多分享這些經營資訊,那就試試方法二吧。

方法二:追根究底

有些大公司的階層組織非常明確,指令一層層下達,只有超級高層才能拼湊起整個專案的面貌,這時,下面的人就很難換位思考了,因為資訊實在太少;又或者公司雖小,但管理階層把持很多機密,不願公開公司決策,那你也很難知道些什麼。

若面臨這個狀況,可以試著跟主管 1 對 1 面談,不是以「了解組織內部資訊」為目標,而是從「成果」倒回去一一檢視最初的目標,確認彼此的共識。

若要用這個方法,切記一件事情:臉皮要很厚!你要抱持著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決心,既然都約到主管的時間了,就把你的疑問都吐出來吧,畢竟你不說,對方怎麼知道呢?

當你把問題說出來,其實困難很有可能已經解決一半了。

舉例來說,主管覺得你經營的粉絲團成效不好,導致公司這個月業績成長率持平,這時,你該確認的是

你的 KPI 是粉專成效,還是業績?

如果是粉專成效,那你做不好的原因哪些?哪些是你該負責的?哪些是公司應該給予資源,卻沒有到位的?

如果是業績,那「粉絲團」是唯一的業績來源嗎?否則為什麼只挑出粉專來講?且粉專成效跟業績真的有正相關嗎?

如果兩者都是你的 KPI,這兩者是有「相關性」還是「因果性」?

如果你有很多問題,甚至可以先整理起來,或者先傳給主管,方便雙方有個討論的基礎與背景資料。

Step 2:解決問題

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後,再來當然是要解決它了!

還記得最前面說的我朋友們的例子嗎?他們接著告訴我,每次跟主管不只溝通不良,當他們問主管「所以要怎麼辦」的時候,主管也給不出什麼具體的建議,這讓他們覺得更無所適從。

看完這個情境,你可能會想說:「啊你當主管的都不知道怎麼辦了,我哪會知道!」

但我想的是,主管要管理的下屬不只你一個,他可能還要管同部門的其他人,甚至是同時管理許多不同職能的部門,所以一般來說,主管通常會越來越少接觸到第一線任務,對於那些「粗活」也會越來越陌生。

主管能做的,不是手把你帶你做事,而是給你方向、點出盲點。

舉例來說,今天想找個 KOL 推廣自家產品,主管不會(也不該)給你一份名單,告訴你該找誰,但他應該要告訴你的是,這次的合作需要達到什麼目標、有什麼意義、公司期待有哪些效益。

至於接下來的解法,就是下屬該去想的了。

說到這,我自己有個印象很深刻的經驗:某次我在急忙之中,沒頭沒腦地帶了個問題去找我的主管,我批哩啪拉說了一大串我的問題,然後主管就說:「所以呢?你的解法是什麼?不要只給我問題,給我解法。」

那時我有點嚇到,但不是被主管的態度或回應內容傻住,而是對自己的不細心感到有點失望,對啊,如果只會丟出問題,這只是 level 1 的做法,這是每個菜鳥都會做的事,只會問問題的人,取代性極高,因為他沒有思考的能力,對公司而言是沒有價值的。

經過這次的震撼教育,我之後要闖進主管辦公室之前,都會先想好我要講什麼、我有什麼解法、有哪些細節要他確認或給意見,而我也發現,這樣子的溝通模式也讓我自己成長不少,不再是那個等主管給答案的伸手牌。

Step 3:主動跟進

定義問題、找出解法,並且實際去執行後,你還可以進一步地主動讓主管知道你的進度與成效。

這有點呼應到上面說的「換位思考」,每個人上班都很忙,但若以「管理」這件事情來說,主管通常都是比我們這種一般下屬還要忙的,所以與其讓他自己跑來追殺你(通常都是最後一刻),不如主動匯報進度,一方面讓主管安心,一方面如果真的有出錯,也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上面就是向上管理&與主管溝通的 3 步驟了,打得手好酸……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MH
MH

Written by MH

做過公關、數位行銷,2020 年轉職成為產品經理,2021 年跑到新加坡繼續當 PM。歡迎在文章留言或私信交流:mhmedium90@gmail.com (轉載文章請附原標題&原文網址即可,不用特別來信洽詢囉!謝謝)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