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歷經商業模式轉變,堅持使用者核心的線上語言學習霸主 Duolingo,到底做對了哪些事?

MH
12 min readMay 16, 2020

--

身為一個線上學習產業的新手產品經理,且以前在線上英語學習網站任職,我「曾經」很愛使用許多語言學習工具(會是說「曾經」,就是因為現在太懶惰了……),我有用某個 app(甚至不記得名字了)背過日文 50 音,也有上過西文補習班,也用過 Duolingo 這個免費的語言學習 app 複習過一些西文單字。

很碰巧地,這幾天在網路上又看到一些 Duolingo 的報導,儘管聽聞過他們家一直以 a/b testing 和遊戲化聞名,但我從來沒有深入研究這家公司,趁著這個週末,結合一些新聞報導和創辦人訪談,整理出以下資料,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在介紹 Duolingo 這個產品和這家公司之前,先來看看它的創辦人 Luis von Ahn。

來自瓜地馬拉的創辦人 Luis

Luis von Ahn 1978 年生於中南美洲的瓜地馬拉(台灣的邦交國),到了 1996 年,也就是他 18 歲的時候,Luis 就到美國的杜克大學就讀數學系,之後再到卡內基美隆大學攻讀資訊學,然後成為該所大學的教授。

能赴美求學,主要是因為 Luis 的家庭在瓜地馬拉當地算是生活無虞的中產階級,他的父母都是醫生,而他的母語是西班牙文,但媽媽從小就要求他學英文,且他也是在當地的私立的英語學校唸書。

事實上,「父母都是醫生」與「家裡有資源把小孩送去私立學校」這兩件事情,即使是在相對富裕的台灣(每年人均 GDP 將近 2.5 萬美金 = 75 萬台幣)都很難能可貴了,更何況是的瓜地馬拉(每年人均 GDP 約 4,600 美金 = 14 萬台幣)。

也是因為這樣的經歷,讓 Luis 更深切感受到學習英文(語言)的重要性,這個想法催生了他開發一個免費學語言的產品的想法,Duolingo 因此誕生。

Duolingo 做了什麼

一進到 Duolingo 的官網,就寫著 “Learn a language for free. Forever.”。而他們的使命則包含 personalized education(客製化教育), making learning fun(讓學習變得有趣), and universally accessible(大家都可以用). 但早在創立之始,Duolingo 還沒有凝聚出這樣的使用與願景。

2009 年

在 Duolingo 創立之前,當時市面上比較知名的英語學習公司就是 Rosetta Stone 和其他販售一些昂貴學習軟體的企業,使用者得花上百塊美金才能買到一些學英文的光碟或教材。

但 Duolingo 的創辦人 Luis von Ahn 認為,世界上還有好幾億人想學「語言」(不只是英文),只是他們可能沒這麼多錢而已。這群被當時英語教學產業忽略的人,也就是 Duolingo 初期鎖定的潛在使用者。

Luis 從他的生活經驗中觀察到,他的瓜地馬拉親友們因為不諳英語,沒辦法像英文母語者一樣,在網路上找到那麼豐富的內容,所以 Duolingo 最早期的營利方式就是 “learn a new language while translating the web”,也就是說,使用者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完成翻譯行為。

接著,Luis 和他的學生 Severin Hacker 開始開發 Duolingo。特別的是,在 Duolingo 正式發表之前, Luis 就已經籌措到 330 萬美元的 A 輪資金,當時他並沒有提到「要開發一個免費的語言學習工具」,而是「要規模化地持續產出由人力翻譯的網頁內容」。

因為當時由 google 翻譯的網頁內容都還不夠精準,如果透過人力翻譯,一定會有更好的效果,但困難就來了:哪來這麼多人力?Duolingo 的解法是:讓「人力翻譯」成為「學習語言」的副產品。

就像前文說過的,對使用者而言,他們的確是在 Duolingo 學語言,但對 Duolingo 來說,他們是提供學習語言的服務,但可以得到人力翻譯的結果,然後他們就能向需要這項翻譯服務的企業收費。而在當時,這個翻譯市場的商機可是超過 3 億美金。

2011 年

初版的 Duolingo 問世之時,Luis 剛好有個機會在 TED Talk 演講,所以 Duolingo 在一起步的時候,就成功觸擊到多達 100 萬的潛在用戶,後來有超過 30 萬人搶著要註冊成為 Duolingo 的封閉測試會員。

2012 年

2012 年的 6 月,Duolingo 的產品正式公開上線,最初提供 4 種語言學習:英語、西文、法文和德文,並搭配單字學習和翻譯練習等功能,幫助使用者搞懂文法和句型組織,此時 Duolingo 的 DAU 已將近 25 萬。

隨後,Duolongo 又宣布得到 1,500 的 B 輪募資,並預計把這些資金拿去投注開發 app 和建立更多國語言的學習課程。

當年 11 月,Duolingo 發佈了 ios 版的 app,也因為 app 的出現,Duolingo 能透過更方便的語音輸入和手機推播等功能,設計出更沈浸式且更遊戲化的流程,進而提高使用者的黏著度。

但其實直到 2012 年底,Duolingo 都還沒有開始賺錢,原本說的 B2B 生意還沒開跑,且他們當時也不想在產品內放廣告,因為公司認為這會影響到使用者的學習體驗,進而使其不願繼續留在 app 學習。

2013 年

Duolingo 宣佈和美國的新聞網站 BuzzFeed 和 CNN 合作,這也代表 Duolingo 正式展開 B2B 的業務計畫。這些新聞網站會付費給 Duolingo,藉此取得使用者翻譯後的內容,而 Duolingo 則將這筆收入用以支撐團隊開銷,持續打造更好的使用者學習體驗。畢竟有使用者,才有這些翻譯成果,最終才會有營收。

也因此,回訪率(retention)是 Duolingo 最重視的指標之一,他們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進行了許多回訪率的實驗,也開發許多遊戲化的功能,目的就是讓使用者能夠頻繁地回來使用 app,畢竟如果要學好一個語言,三天捕魚兩天曬網不太可能成功嘛;又或者更「務實」地說,沒有使用者,公司也沒有收入。

2014 年

Duolingo 得到了 2,000 萬的 C 輪募資,此時他們已累積 2,500 萬的註冊用戶與 1,250 萬的 MAU(每月活躍用戶,Monthly Active Users),而這也是支撐著公司營收的重要關鍵。

然而,一直以來,Duolingo 都是以使用者體驗為首要考量,但公司畢竟是 B2B 的營利模式,這讓他們發現,唯有從「使用者導向」轉為「業務銷售導向」才能穩定地維持獲利。

經過取捨之後,Duolingo 決定仍要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目標,所以,是時候找出新的營利模式了。

Duolingo 在這年推出了 Test Center,使用者在使用產品並通過測驗後,就可以得到一張證書。有研究指出,在 Duolingo 取得的分數也能對照到托福考試,且相較之下,托福考試動輒要 100 多塊美金,Duolingo 的證書只要 20 塊美金,顯得平易近人許多。

除此之外,Duolingo 的證書取得許多教育機構、政府單位和企業的認證,當證書越來越具公信力,使用者自然也更會願意為此買單,這也讓 Duolingo 暫時找到變現管道。

2015 年

Duolingo 往學校用戶開發了 Duolingo for Schools 這項免費產品,成功接觸到許多老師和學生。同時,也籌措到 4,500 萬美金的 D 輪募資。

2016 年

Duolingo 推出了名為 TinyCards 的單字卡 app,當然,一樣是免費使用。

2017 年

除了賣證書,Duolingo 仍持續在尋找其他變現可能,前面有提過,創辦人 Luis 一直都不是很想把廣告放到產品裡,因為這樣會影響用戶體驗,但經過許多討論後,Duolingo 內部達成共識,預計將推出無廣告版的付費服務給使用者,至於不想付費的消費者,也不會被侵入式的廣告打擾,因為 Duolingo 只會將廣告放在課程學習完畢的階段,並不會影響「學習語言」這個核心目標。

隨後,Duolingo 推出訂閱服務,付費使用者不只可以移除廣告,還可以離線上課。Duolingo 也在這時取得了 2,500 萬美元的 E 輪募資,此時的總註冊用戶超過 2 億、WAU 約 2,500 萬,而公司估值已來到 7 億美元。

Duolingo 的 5 個產品實驗

看完 Duolingo 的發展進程,會發現他們除了改變過商業模式,也一直強調「使用者體驗」這件事,那在產品上,他們做了哪些嘗試提升使用者體驗,同時又顧及產品的營利目標呢?

1. 延緩註冊(delayed signup)

根據 Duolingo 的數據,如果延緩使用者的註冊時間點(頁面仍會出現「不強迫註冊的註冊提醒」(soft wall),但使用者有「待會再說(later)」的選項。),讓他們在註冊前就能先使用部分服務,可以增加 20% 的 DAU。

但最後還是會有「強迫註冊的關卡」(hard wall),Duolingo 也發現,因為前面已經有出現註冊提醒了,所以使用者在看到這個強迫註冊的時候,也就不會那麼反感。

這招在現在看來應該再平凡不過,對於產品團隊,重要的不是建造這個 soft wall 的功能,而是實驗「哪個時間點放置這個 soft wall 最好」。

如果太早放,使用者可能還不認識網站,根本不會想要註冊;如果太晚放,網站也可能已經提供太多功能給非註冊會員,反而讓使用者們感受不到成為註冊會員的價值。

2. 進度條(streak)

”streak” 這個字是來自於遊戲業,但我本身是個遊戲麻瓜……查了一些資料,也不確定對於 “streak” 的解讀是否有誤,如果說錯了,再麻煩知道的人協助指正。

如果使用者連續使用 Duolingo 達到 X 天,系統就會幫他建立一個進度條,使用者就會因此感覺到一種「好不想中斷啊!」的感覺,因此更持久地投注時間在這個產品上。

Duolingo 因而推出了 weekend amulets(週末護身符)、streak repair(修復進度條)和 streak freeze(凍結進度條)等功能,所以使用者就能用這些功能「守護」他們的進度條。光是 weekend amulets(週末護身符)就讓 14 天的回訪率提升 4%。

重要的是,產品團隊需拿捏「維持」vs.「中斷」進度條的平衡。為了讓使用者常常回來使用,要盡量讓使用者覺得「維持進度條」不是太困難,但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的事,否則使用者也可能沒什麼成就感(或者即使使用者做到這件事,對公司而言也沒什麼收益);同樣地,也不能讓使用者動不動就「中斷進度條」,這樣會造成他的挫折感,畢竟只要進度條一中斷,使用者可能就再也沒有回來的動力了。

3. 推播(notification)

Duolingo 透過各種實驗得到一個結論:推播最有效的時間點,就是在距離使用者上次學習 23.5 小時的時候,因為據他們的發現,使用者通常會在隔天的同一時間進行類似的動作。

4. 徽章(badges)

為了鼓勵使用者執行 Duolingo 希望他們做的動作,Duolingo 推出了「徽章」,如:保持進度條、在週末學習、完成課程和邀請朋友來使用 Duolingo 等,這些行為都可以得到徽章。

最初的徽章版本上線後,DAU 就增加了 2.4%,另外還有一些更珍貴的正面反饋也出現了:在 Duolingo 商店的購買行為增加了 13%,邀請朋友的次數也隨著徽章的出現而至少翻了一倍。

5. app 小教練(in-app coach)

Duolingo 的 app 有個名為 Duo 的教練,他是一個長得像貓頭鷹的虛擬角色,會在旁邊指導或提醒使用者學習,使用者還可以幫他換裝。Duo 的出現也為 14 天的回訪率增加了 7.2%。

Duolingo 的下一步?

Duolingo 現在每年可以賺進 9,000 萬美金,其中 1,500 萬來自免費版 app 中的廣告收入,另外 7,500 萬則是來自免除廣告版的訂閱收入。

根據上面的資料試算了一下這些數字的真實性,綜合各種新聞報導的數據,Duolingo 的 MAU 約為 2,500 萬人,而付費比例據稱在 3% 左右,所以約為 75 萬人。

而 Duolingo 的訂閱月費是 6.99 塊美金,一年大約是 84 塊美金,所以 75 萬人 x 84 塊美金 = 6,300 萬美金。

與新聞說的 7,500 萬雖然仍有點距離,但真實數字應相去不遠(如果新聞報導的數字沒有差太多的話)。

Duolingo 在 2020 年推出了 Duolingo ABC 這個新 app,初步會先提供免費的英文識字服務給 3–6 歲的小孩,最終希望可以將服務擴大到全世界,降低全球各地的不識字比例。

而我的想法是……

最後再重申一下,我是根據最下面的參考資料翻譯出上述文章,但除了數據是 100% 來自參考資料,其他文字都是綜合參考資料整理出來,所以不一定是按照各個段落直翻,有不少內容礙於篇幅或關聯性,我也直接拿掉了,所以如果想看完整原文,可以點選下面的參考資料。

另外,也有部分段落是加入個人工作經驗、感想與解讀,這些段落都會以不同形式標註(我是選用 medium 的 Blockquotes,文章段落最左邊會有一條直線),方便各位對照,也避免疑慮。

接下來,就來聊聊我的想法吧。

根據文章所說,從 Duolingo 的故事,可以得到這 3 個啟發:

  1. 勇敢追求更大的潛在市場
  2. 瘋狂的 a/b testing
  3. 適時改變商業模式

坦白說,以 Duolingo 的經驗來看,他們的確是做了這 3 件事情之後,才得到現今的成果;然而,這並不代表,做這些事情之後「必定」會成功。

我個人的感想反而是,Duolingo 的成功是來自於他們有很清楚的使命與願景,即使要對投資人負責、即使有營收壓力,創辦人 Luis von Ahn 仍堅持「以使用者為核心」以及「以學習語言為首要目標」。

這兩點看似容易,但說真的,當金錢誘惑(或金錢壓力)在面前,有多少企業能這樣支持下去?賺錢並不可恥,事實上,一般企業的首要目標就是創造收益,但如何在創造收益的同時,兼顧企業最初的使命和願景,或許才是最困難、更是許多企業無法做到的。

如果有翻譯語意錯誤或任何建議,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若你和我一樣,也是線上學習產業的從業者,更歡迎留言交流~
資料來源:
1. Duolingo (official site)
2. How Duolingo Built a $700 Million Company Without Charging Users
3. Duolingo’s new app teaches children how to read and write
4. The man teaching 300 million people a new language
5. Duolingo: how they nailed their product and became the #1 education app

--

--

MH

做過公關、數位行銷,2020 年轉職成為產品經理,2021 年跑到新加坡繼續當 PM。歡迎在文章留言或私信交流:mhmedium90@gmail.com (轉載文章請附原標題&原文網址即可,不用特別來信洽詢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