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行銷人的找工作之旅--8 間公司面試經歷

MH
10 min readJun 15, 2018

--

source:pixabay

因為已答應許多找工作的朋友我會分享找工作心得,所以才趕快生出這個系列文。但為怕太明顯造口業(?),以下心得就不打出公司全名,不過應該還是蠻明顯的啦~有興趣的人可以再透過私密留言或 email 交流。

這邊也要再次強調:

以下情況我盡量客觀陳述,但畢竟「身為求職者」這件事情就是一種立場了,請還是依照自身需求,並加入其他管道綜合為這些公司或工作內容評分

畢竟俗話說得好:「我的蜜糖,你的毒藥。」(俗話有這句嗎)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我覺得不適合我的,搞不好是你的夢想工作,所以還是謹慎評估吧~

另外,這邊的 8 間公司並不包含我最後選擇的(也就是我現在任職的)公司,一方面是我想要等工作穩定點,再分享整個面試過程(面試中有實際情境題,我覺得很適合跟同樣做產品行銷或產品經理的新創人分享);另一方面是現在才上工沒多久,也不確定可以待多久……預計是待滿三個月到半年後再來分享。

最後,這篇文章多半沒有寫到薪資結構,不是我藏私,因為我幾乎都沒有談到薪水就被刷掉……

以下依照面試時間排序,面試時間分布在 2018.01~2018.04,我會將副標題寫為:公司性質-產業類型-工作內容,希望這樣方便各位瀏覽。

(1) 台灣新創-募資顧問-專案企劃

應徵流程:
粉專看到徵才訊息投遞履歷→第一關:交紙本作業→第二關:團體面試→錄取與否(結果:感謝函)

紙本作業:
對方出考題,可從中選數題作答,多半都是要找案例或根據題目寫提案,寫到快死掉

團體面試:
信件中只讓我選面試時間,到現場才得知不是個人面試,是四人一起團體面試,耗時 2.5 小時,面到快死掉……
(坦白說公司若要找稍微 senior 一點的位置,應該都不會用團體面試的形式,所以如果我先前就知道是團面,應該就不會答應此次面試)

優點:
公司開始接一些大型政府案或募資案,可以經手很大規模的合作案

(2) 東南亞新創-電商平台 I-內容行銷

應徵流程:
104 投遞履歷→第一關:HR 電話面試→第二關:同事面試→第三關:小主管面試→第四關:大主管面試→錄取與否(結果:感謝函)

HR 電話面試:
聊了蠻久的,履歷問很細,很在乎你跟應徵職位的必備技能的吻合度

同事面試:
會給很多情境,問你會如何面對或策略;但我投的是行銷類職位,聊到一半才發現他們 HR 搞錯,所以是另一個 b 職位的同事在面試我……

後來 HR 進來「喬」,說評估後覺得我較適合 b 職位,問我願不願意試試看,我說可以繼續聊,但還是想了解行銷職位的面試機會,HR 就說:「原本你投的職缺不太適合你啦,就一直做一樣的事情,我覺得 b 職位比較適合你。」(我幾乎原音重現,沒有擅自曲解)我還是不放棄,就說:「但我還是想了解看看行銷的內容耶!」HR 就直接說:「現在行銷職位沒有缺人了,所以如果你對我們公司有興趣,比較建議是繼續面試 b 職位喔。」

我也不知道這位 HR 說的內容是真是假,因為至今都還是看到行銷職位開缺中……但總之我想說人都來了,就繼續聊聊看,所以同一天跑完第二關跟第三關,最後也有再進到最終面試,但一方面是自己對於 b 職位沒有愛,另一方面是大主管應該對我也沒有很滿意,所以最終也是感謝函收場。

優點:
1. 電商產業在風頭上,此段工作經歷應該對履歷很有幫助
2. 各職缺分工明確;但習慣扁平化或一手包的人會很需要時間適應

(3) 台美新創-KOL 資料平台-一手包行銷

應徵流程:
yourator 投遞履歷→第一關:CEO 面試→第二關:交紙本作業→(我到這就收到無聲卡)→第三關:夥伴面試→錄取與否

第一次進到那種「一家公司裡面再分成好幾家公司」的空間,這家公司藏身在辦公大樓中,一出電梯就有門口接待,目測裡面還有十幾二十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是一個辦公室,可能就是提供給草創初期或人力需求不高的公司吧。

CEO 面試:
CEO 本身就是創辦人,態度很親切,對產品發展也很有想法,中間有一度用英文面試,總之我自認整個聊天過程蠻愉快,面試結束後 CEO 有帶我看看辦公室,其實就是五六個新鮮人塞在一個小空間裡辦公,當時對於這種辦公環境還蠻害怕的,覺得很有壓迫感。

之後 CEO 請我針對產品寫一個簡單的一頁 A4 企劃案,企劃案寄去後就沒有下文,我也有寫信禮貌再詢問是否有進一步消息,還是沒有回音。

優點:
公司做的是 global 市場,有機會累積歐美市場的相關經驗

(4) 台灣公司-NAS 大廠-一手包行銷

應徵流程:
104 投遞履歷→第一關:個人資料 + 筆試 + 小主管面試→(我到這就收到無聲卡)第二關:紙本作業→第三關:大主管面試→不確定是否就這三關決定錄取與否

這家公司的工程師面試是知名硬,PTT soft_job 版有很多心得文,行銷人員的也不算輕鬆。一坐下就先寫個人資料 + 筆試,筆試約 30–40 分鐘吧,共有四題:
- 產品介紹中翻英
- 產品介紹英翻中
- 用英文列點介紹最愛的 app
- 用中文列舉一項最近的科技業時事和對相關產業的影響。

寫完後就是小主管面試,前半部都是在問我的工作經歷與執案經驗,後半部則是順著我的問題介紹工作內容、組織分工和公司規劃,這樣好像也聊了兩個小時吧!

我覺得主管還蠻願意分享的,也有明確告知他們的招募流程很長、要有耐心,不過都過了三個月還杳無下文,我想就是無聲卡了啦。

優點:
公司做的是 global 市場,「可能」有機會在各市場輪調

(5) 東南亞新創-電商平台 II-內容行銷

應徵流程:
內推→第一關:小主管面試→(我在收到後續結果前,就先婉拒了)第二關:總部面試→應該是這樣就決定錄取與否

小主管面試:
對方是位很侃侃而談的女子,整個面試過程比較像是在交流和討論,她會提一些實際發生過的問題問我該如何解決,我講完後,她也會分享他們的作法。

因為是跨國團隊(總部在東南亞,但很多國家都有分公司了),所以我有特別問分工流程,他們也都很樂於介紹。最後有 office tour,HR 也有告知通常都有兩到三關,基本上就是跟總部用視訊的方式面試。

優點:
進軍台灣市場不久,應該有很多發揮空間

(6) 台灣新創-醫療類網路媒體-一手包行銷

應徵流程:
粉專看到徵才訊息投遞履歷→第一關:主管面試→(對方給口頭 offer,我婉拒了)→第二關:夥伴面試→錄取與否

原本要實體面試,當晚因主管有事臨時改成視訊面試,我個人明顯感覺到主管重視應徵者的能力遠大於個人特質,狂問執案經歷與細節(畢竟之後這個職位是第一線且唯一一位執案窗口吧),也考一些情境題,會給你一筆預算,要你行銷某項產品,面試官就隔著螢幕盯著你想……壓力蠻大的,但討論中也有一些收穫。

面試後對方說準備要發 offer 了,也邀請我先到公司一趟,認識一下團隊,確認彼此有無工作默契,他們也可以趁機分享接下來的規劃。

但我評估後覺得主管給我的感覺好像跟我自身個性不太合,加上公司內沒有其他行銷同事可互相學習,就婉拒了。(不過我們有聊到公司接下來的規劃,我覺得蠻有趣的,會持續關注他們的發展!)

優點:
團隊很小,同事間應該會有很緊密的合作關係

(7) 台灣新創-GCP 代理商-一手包行銷

應徵流程:
yourator 投遞履歷→HR 約面試並信件告知面試流程 & 要準備產品介紹 PPT→第一關:性格測驗 + 英文筆試 + 夥伴面試 + 主管面試 + HR 面試→錄取與否(結果:感謝函)

雖說很多關卡,但是在一天之內完成,應該也不是由上個步驟的結果決定是否進入下個步驟,所以我就把它都寫在同一關。

對方有準備筆電,在電腦上就可以完成性格測驗與英文筆試,不會告知測驗結果(但我也沒問啦),接著就開始夥伴面試。

有三位各部門同事來聽我的產品介紹簡報,真的超級緊張,因為我對 GCP 一定沒有他們熟……簡報後他們就給一些回饋,然後就開始交流,團隊的人都很樂於分享,主管面試時也把工作內容、公司目標與面對的挑戰說得很清楚。

最後 HR 就問一些(我覺得很沒有鑑別度的)人格特質問題與期望薪資,我反問:「那你們對於這個職位的薪資範圍,有什麼想法嗎?」她就很保守地說:「呃……你給的數字有在我們的範圍裡。」

面試後有 3 點讓我打退堂鼓:
- 聊完後我認真覺得自己對 GCP 真的沒什麼興趣
- 團隊已有一個 junior marketing,所以我若加入,不只是沒有資深同事可交流,還要負責帶人,跟我期待的不太一樣
- 公司離我家很遠(非常膚淺的理由,但我很在乎)

最後收到感謝函。不過整個面試過程安排得很流暢,能在一個早上一次解決所有關卡,對於在職找工作者來說是個很貼心的安排!

優點:
集團資源多、團隊成員多半都很有資歷,應該可以很深入了解 GCP 產業

(8) 東南亞新創-物流平台-一手包行銷

應徵流程:104 投遞履歷→第一關:小主管面試→第二關:大主管面試→HR 電話給口頭 offer,但想砍價,我婉拒了

小主管面試:好像就是普通的聊天,有問我對公司的了解、對這個職位的想像、為什麼想投這家公司,也和我分享這個工作的目標、遇到的挑戰、這個產業本身的優缺點和挑戰等。

聊了約半小時,小主管大概覺得可以繼續深聊,就請我稍等,他請大主管來面試。

跟大主管的面試更「玄妙」了,他幾乎沒有問我什麼問題,似乎都是我在發問,但有種「實問虛答」的感覺,我問的問題都很具體,比如:「你在總部與台灣分公司之間,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公司今年主要的目標和挑戰是什麼?」、「你希望這個職位帶來什麼貢獻?」但老闆好像都沒有很具體的回答我,一直用一種若有似無(?)的語調在回應 XD

總之,談完之後的確比較瞭解物流產業,也覺得這個產業的確很有挑戰。不過也有三個顧慮點:
- 這家公司離我家也超級遠
- 公司組織不是很明確,在這次面談後,也不太有把握兩位主管能教給我多少東西(不是說他們沒料,而是彼此風格的問題)
- HR 感覺很瞎。我面試過了約莫兩週後,突然接到該公司的電話,HR 口條不是很好,致電來意也說得很不清楚,但大致意思就是「我們想錄取你,但你開的薪資跟公司有點落差,所以想再跟你聊聊看」,因為當時已找到工作,加上我面試後對這家公司的好感度也沒有太高,所以不管薪資多少,都沒有加入他們的打算,我就跟 HR 說:「沒關係,如果公司有其他考量的話,那就尊重你們的決定。」然後 HR 支吾一番(但也沒吐出什麼具體的語句)後就說掰掰然後掛電話了……整個非常沒頭沒尾,我黑人問號。

優點:
也是跨國新創,「可能」有機會在各國市場輪調

以上就是我的面試過程~基本上我會投這家公司,就代表「只要他們願意邀請我去面試,我就會去」,我不太會有「先投再說,不想去面試再拒絕就好」的心態,因為當時還是在職身分,要請假很麻煩,我也不希望自己原本工作一直被打斷,而且我很堅持每次的 cover letter 都會客製化,投太多反而浪費心力。

但當然,如果你現在沒有工作在身,我覺得多投、多面試無妨,還可以找一些公司先練習一番,避免真的要跟夢想公司面試時而表現不佳

寫出這些其實還蠻需要勇氣(我自己覺得啦),因為我真的是很不會找工作的人,也沒什麼人脈,面試的過程應該也看得出來我就是個平凡人 XD;但因為最近周圍有很多朋友在找工作,或許把這些資訊寫出來,也可以幫助到一些人吧!

最後再來點勵志的:一直以來,我每次求職都是靠最大眾的方式--人力銀行,幾乎沒有什麼朋友推薦或獵人頭來找我的情況(邊緣人……)。不過換個角度想,連我這樣的平民百姓都能找到工作了,此刻在螢幕前看文章的你一定也可以!希望這篇文章有激勵的作用啦哈哈哈~

最後再重申一下,上面的心得都沒有打出公司全名,但如果你真的去這些公司面試了,應該可以根據很多線索確認我們說的是不是同一家公司 XD 萬一還是不確定,或者你真的很好奇、想多了解,可以再透過私密留言或留下你的 email,我們私下交流。

--

--

MH
MH

Written by MH

做過公關、數位行銷,2020 年轉職成為產品經理,2021 年跑到新加坡繼續當 PM。歡迎在文章留言或私信交流:mhmedium90@gmail.com (轉載文章請附原標題&原文網址即可,不用特別來信洽詢囉!謝謝)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