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生活筆記] 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PR) 的過程&心得

MH
8 min readAug 26, 2024

--

2023 年 5 月,在來到新加坡滿 2 年時,我交出了申請成為永久居民(簡稱 PR,Permanet Resident)的申請,經過漫長等待,終於在 2024 年 7 月底收到結果。2024 年 8月,跑完相關手續、領到 PR 證件後,我正式成為新加坡 PR。

這篇文章「沒有」什麼申請 PR 的必勝招式,只是想分享個人背景&申請歷程,好奇或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參考。

Photo by Kirill Petropavlov on Unsplash

時間軸

2021 年 5 月:隻身來到新加坡工作,當時拿的是 SPass。

2023 年 5 月:遞交 PR 申請。因為已經來到新加坡兩年,且繳過兩次所得稅,就決定申請 PR。

💡 江湖傳言 1:在新加坡繳過兩次稅後,代表在新加坡待了有一段時間,申請 PR 比較不會被拒絕。

2024 年 1 月:第一次更新 PR 申請資訊。因為公司這幾個月有調薪,所以我也把加薪資訊更新上去

💡 江湖傳言 2:如果在申請 PR 時,薪水有所調整,通常會建議把這個資訊更新給 ICA(負責處理 PR 申請的新加坡政府部門,全名是 Immigration and Checkpoints Authority,移民與關卡局),可能會被視為申請 PR 的有利條件。

2024 年 4 月:第二次更新 PR 申請資訊。公司幫我更換工作簽證種類,原本是 SP,這次更新到 EP。由於不確定這是否會影響申請 PR 的流程,我寫了封信給 ICA,詢問是否要更新此資訊,對方回信說可更新,並提醒一些更新步驟,所以我又把簽證資訊更新上去。

2024 年 7 月:第三次更新。其實在 4 月更新簽證種類時,工作上就有微幅調薪,但我想說好像可以留個之後再來更新文件的機會(以防第二次更新後, PR 申請還是沒下文),沒想到還真的用上了……。這次更新就是再把近半年的薪資條上傳到系統裡,繼續靜候佳音。

個人背景

我當時的申請身份是:

  1. 華人女性
  2. 中華民國國籍
  3. 超過 30 歲,未婚未育
  4. 最高學歷為台灣的國立大學學歷(沒有新加坡求學或工作經歷)
  5. 個人申請(沒有被擔保,也沒有結婚或帶著配偶 / 小孩申請)

💡 江湖傳言 3:新加坡的 PR 身份取得一直是一團謎,中國網友甚至稱之為「玄學」,因為官方沒有給予任何會通過或不會通過的標準,大家只能集群眾之力,試圖歸納出申請 PR 的加分與扣分項目,包含並不限於:

1. 年輕單身女子易通過:可能可以幫新加坡拯救日漸低迷的生育率

2. 有另一半擔保或一起申請易通過:比如另一半也是 PR,或者夫妻一起申請 PR,暗示著一種「這對夫妻可能會在新加坡當地生小孩」或者「這對夫妻可能會長遠留在新加坡」的感覺

3. 有當地學歷易通過:有當地生活經驗,融入新加坡社會較容易,且在當地求學過,更給人一種「這個人應該會想長久待在新加坡」的感覺

4. 馬來西亞國籍易通過:因為跟新加坡的文化與地理位置很相近,融入新加坡社會較容易

5. 中國籍可能較難通過:嚴格來說,其實跟國家本身無關,而是「僧多粥少」的問題。新加坡會控制 PR 人口的組成,比如現在是 8 成華人、2 成非華人,而在華人裡面,又以馬來西亞佔多數,這代表中國籍的 PR 只能佔有某個比例;而新加坡的中國人非~~~常多,等於一大堆人要搶這個比例,自然也就比較難申請到

為什麼想申請 PR?

簡單來說,就是想給自己多一個選擇。

身為新加坡的「移工」,SP/EP 工作簽證都得由雇主申請並贊助,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唯有下一間雇主願意幫忙申請簽證,我才能夠換工作。現在一辭職,就代表工作簽證失效,我就無法繼續待在新加坡(只能以「持中華民國護照」的遊客身份待一個月)。

這個「外國人身份」大幅限縮了我換工作的成功機率和選擇,也讓「裸辭」成為遙遠的夢 — — 以目前的新加坡就業市場情勢來說,一旦裸辭,很難快速再找到願意幫忙申請工作簽的公司。

新加坡官方數據

以下數據來自 Strategy Group, Prime Minister’s Office。有興趣看更多數據的話,可以前往該網站 > Media centre > Publications > Population in brief。

Population in Brief 2023: Overall Population

2023 年新加坡各「身份」的人口組成

  1. Citizen population(公民):361 萬(61%)
  2. Permanent Resident population(永久居民)53.9 萬(9.1%)
  3. Non-resident population(非居民,比如領工作簽證的外籍人士):176.8 萬(29.9%) Total population(總人口):591.7 萬

2021 是疫情最嚴重的一年,那一年也造成新加坡的 PR 與移工人口明顯減少,但除此之外,近 10 幾年新加坡的各身份人口的分佈算是相對穩定的。再對照另一張圖表,可以看出從 2010 年開始,新加坡政府每年約核發 30,000 份左右的 PR 申請:

Population in Brief 2023: Chart 14: Number of SCs and PRs granted

基於上述數字,各種移民顧問、鍵盤人口學家(?)也因而歸納出「新加坡本地為高齡化社會、缺少年輕勞動力」,然後再推斷新加坡政府會透過 PR 的組成去做出一些「調節」。

比如公民高齡化,那就以 PR 和移工人口來補足勞動力,且 PR 也是潛在公民(申請到 PR 後,可以再進一步申請入籍新加坡,成為新加坡公民),能夠更「正式」地改變新加坡當地人口的年齡、種族、生育率組成。

台灣人申請 PR 的必備文件

  1. 畢業證書英文版
  2. 戶口名簿英文版(英文戶籍謄本):詳細規則看這裡。可以去戶政事務所申請,不過他們無法當天馬上給你,記得預留時間或者請親朋好友代為申請!

其他比如照片、工作簽證影本、雇主信等,則是不論國籍都必備的文件,這邊不特別列出,直接看官方要求最準。

PR 通過後的手續

在交出 PR 申請後,我大概每個月都會查看系統,申請後的一年內也都維持這樣的頻率,沒有特別心急,也沒有特別慌張。

💡 江湖傳言 4:送出 PR 申請後,絕大多數會被拒絕(申請失敗)的人,都會在第 4 個月或者第 6 個月收到通知,所以這兩個時間點特別重要。一般而言,過了這兩個時間點,問題只剩「什麼時候通過」而不是「是否通過」。

不過!2024 年 6 月,新加坡政府改變了一些 PR 申請的流程和必備文件,未來可能也不需要等那麼久了。

但時間超過一年後,就開始有點緊張,畢竟已經投入了一年的等待時間,難免會擔心會不會是白等一場,也會忍不住思考「萬一沒通過,還要再試一次嗎?還是直接裸辭離開新加坡算了?」,所以後來就有比較頻繁遞進系統查看,大概一週就會進去看一次。

直到某一天下午,有個朋友剛好問起我的申請進度,我就說依舊沒下文,沒想到隔天晚上進系統,就發現通過了,後來也收到了正式的信件。

PR 通過後,申請系統裡會有一份文件,詳載申請人下一步要做什麼事情,這邊不會全部列出,就摘要幾個比較要注意的:

  1. 預約遞交文件(PR formality):要進一個官方系統去預約實體流程,以往還有週末的時間,但從今年某個時間點開始,就只能約平日了。由於不想要特別請假,我就約了早上八點多的時間跑一趟 ICA(類似於台灣「移民署」的政府機關)。 有個小秘訣是,有人可能預約後會改時間,所以如果想約更早的時段,可以每天進系統看看有沒有新的名額釋出。像我剛開始是七月底時預約到八月底的時間,過了幾天發現有人取消預約,我就改成提早兩週的時間,八月中就可以去跑流程了。
  2. 照片:可以自己去快照亭,也可以去傳統照相館請人拍。這張照片會放到未來的 PR 身分證上,所以更講究者還會找很會修片的照相館……。因為怕拍出的照片不符規則,所以我是找 google map 上離自己不遠、評價也不錯的照相館,攝影師兼老闆是一個沈默寡言的大叔,拍照過程不到 5 分鐘吧,一度有點擔心會不會沒拍好,但想想老闆應該是老經驗了。總之,老闆咻咻咻拍照,然後再咻咻咻修圖,最後印出來、裁剪,現場就馬上把照片給我了,超有效率!6 張實體照片 $10 新幣。不確定在台灣拍照要多少錢了,但新加坡差不多是這價位。需要的人可以參考這間位於 Tanjong Pagar 的照相館 Quick Photo Distributor
  3. 健檢:官方要求要做這兩個項目的檢測:HIV Test & Chest X-Ray。感謝小紅書上的中國網友,我是跑到 Novena 的 OGL medical center 做檢測,主要是價格比較便宜(其他家都要 $60+,有些還會有週末加收費用;這家是 $40,且週六不加價),且這家週六上午有開,就不用請假去做體檢。週六去做,三天後的週二就收到電子版報告了,週六就可以去紙本報告。

跑完 PR formality,隔天就可以到官方系統去預約取 IC card(永久居民的身分證),可取卡日期一樣集中於平日白天,部分取卡點會開放平日傍晚和週末白天取卡。

結語

2024 年 8 月,跑完相關手續、領到 PR 證件後,我正式成為新加坡 PR。這是在新加坡拿到的第三張「身份證」了,這篇文章就記錄一下一路走來(?)的各種流程和心得,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看看,如果有問題也歡迎留言或 email 討論。

--

--

MH

做過公關、數位行銷,2020 年轉職成為產品經理,2021 年跑到新加坡繼續當 PM。歡迎在文章留言或私信交流:mhmedium90@gmail.com (轉載文章請附原標題&原文網址即可,不用特別來信洽詢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