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產品?功能優化怎麼做?step 5:wireframe

MH
9 min readFeb 23, 2022

這系列文章的命題是:當把產品做完後,不管是已改版多次還是 MVP,只要是產品,永遠有變得更好、持續進步的空間,但要如何改善呢?該從哪裡下手呢?

以下整理了一個概略的產品優化流程,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細講每個步驟。

經過重重關卡,終於到了「繪製 wireframe」這個步驟。前面提的都是如何收集問題,並且把問題「翻譯」成為產品需求和功能,再來就是要將這些需求透過畫面具象化了。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什麼是 wireframe?

“wireframe” 大致上翻譯為「線框圖」,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個產品設計的「草稿」,就像小時候班級出去寫生時,會先用鉛筆畫個草稿,再用水彩或其他顏料上色,那個「草稿」就是 wireframe,目的是先勾勒出目標對象「大概的長相」。

更多介紹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Wireframe是什麼?認識網站UI設計排版草圖與資訊架構〉、〈什麼是 Wireframe ?

為什麼要畫 wireframe?

以我自己的實務經驗來說,並非在每次的產品迭代過程中,都一定會準備 wireframe。wireframe 的目的是具象化呈現改動後的介面長相,藉此讓需求端確認是否符合他們期待、讓 UI 設計師依此準備 mockup(更擬真的畫面)、讓工程師知道畫面初步會長怎樣,甚至能依此先做對應的準備或評估,確認其可行性。

這邊一再提到「長相」、「畫面」,就代表 wifreframe 其實是跟前端的操作介面有連動關係的,比如想在 landing page 的 footer 加上「聯絡我們」的連結、想在 app 裡的註冊畫面中,加上「現在註冊就送 $100 購物金」的文案、想改動網站整體的色系等,這些都是和「畫面」或「產品的長相」有關,wireframe 就能扮演著「示意圖」的角色,方便團隊以此作為討論基礎,也能確保大家對產品有共同的想像。

反之,如果產品的優化與畫面無關,而是要更改後端的邏輯 — — 比如想更改使用者的權限、想將某個 IP 加到黑名單、想調整允許用戶上傳的檔案上限……等,這些不一定在前台有對應操作畫面的使用邏輯時,其實就不太需要準備 wireframe,只要跟工程師直接溝通就行了。

PM 也要會畫 wireframe 嗎?

在確認產品需求後,該由 PM 還是設計師繪製 wireframe 呢?

以個人經驗舉例,如果作為 PM 的自己對於畫面有很清楚的期待 ,就會直接先準備 wireframe 跟設計師討論。

比如某次在做後台工具時,我認為這個工具型產品將會隨著未來一次次的優化,包含越來越多功能,所以希望介面是以左右欄方式呈現(如下圖左),左邊是 side bar,右邊是主畫面,這樣 side bar 裡面的功能選單會比較一目了然,擴充性也比較夠;若是用上下方式呈現(如下圖右),上面有一排 navigation bar,下面是主畫面,在選項太多的情況下,就難以一次看到所有選項。

不知為何看起來很模糊,但意思有到就好

當時有了這些想法後,我就直接先畫一版 wireframe 跟設計師討論,目的是希望成品不要離我的期待太遠,設計師再以此去出 mockup。

但也有時候,我對於畫面雖有大致的想法,但不太有自信,且相信設計師會有更好的解法,所以就不會準備 wireframe,反而怕這樣會限縮他們的想像。

如果組織沒有太明確的分工,PM 通常可以先和設計師聊聊,先了解對方的工作習性與個性後,再決定由誰負責 wireframe。

有些設計師很需要發揮空間,在不受限的情況下,反而可以激盪出更好的點子,那基本上就可以請設計師準備 wireframe 了;有些設計師想先了解 PM 的期待,以免自己想了一堆點子,但最後都被打槍,那 PM 就可以先準備 wireframe,讓設計師知道自己的想法。

像我在前公司時,差不多就是用上述方式決定自己是否要準備 wireframe。不過來到現職公司後,因為設計師另外屬於設計部門(我跟工程師則是屬於是開發部門),且有分 UI 和 UX 工程師,加上內部產品有更多負責的邏輯與動線要先規劃(詳情可見〈負責內部產品(Internal Product)的 PM 都在幹嘛?跟 to B/C 端產品有什麼不同?〉),所以 wireframe 包含的不只是示意圖,更重要的是使用流程、操作邏輯和動線。既然 wireframe 變得如此龐雜又關鍵,自然就得交給專業的來,所以現在都是由 UX designer 畫 wireframe 了。

不過,也不用把「繪製 wireframe」這件事情想得太嚴肅,它只是流程的一部份,目的是讓團隊能更清楚溝通、站在同一個立基點,所以不要拘泥在「誰」畫 wireframe,這並不是重點,wireframe 本身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常用的 wireframe 工具

wireframe 的呈現有很多種方式,我用過手繪(就真的是拿原子筆畫在 A4 紙的那種)、在 word 裡拉表格、在 ppt 裡用各種圖形工具,甚至用過 windows 的小畫家和 mac 內建的影像編輯工具,也用過 figma 和 whimsical。目前操作下來,最慣用的還是 whimsical 這套免費的線上工具。

最主要是因為 whimsical 有元件庫可用,基本常用的元件還算齊全,比如下拉選單、按鈕、比如下拉選單、按鈕、toggle、radio button 等都有,畫完之後可以直接下載圖檔,也可以直接分享連結,對於處理基本的 wireframe 應該算是蠻夠用了。

不過,就像上一段說的,wireframe 的核心目標是要讓團隊清楚溝通、站在同一個立基點,所以重點並非在與 wireframe 長得多美、多精緻,工具只是其次,團隊都能習慣就好。

畫 wireframe 要注意什麼?

既然這篇的主題都是 wireframe 了,雖然我並非繪圖高手,但還是想拋磚引玉分享幾個繪製 wireframe 時,要特別留意的重點:

💡 先設定這個 wireframe 要達到什麼目的

比如:是要以此先跟需求端對焦想法?還是要以此跟設計師溝通自己對於最終 UI 的期待?還是要以此跟工程師確認技術可行性?也可能同時要符合上述所有目的,總之,要先確立目的,才會知道繪製時要留意哪些事。

  • 如果是 PM 要跟需求端對焦想法

一定要強調這個 wireframe 只是「示意圖」,不要拘泥於裡面的文字大小、線條粗細等細節,重點是整體的排版與頁面上包含的功能是否符合期待。

比如 PM 用 wireframe 呈現了農曆新年的促銷活動頁,需求端要看的重點應該是活動頁包含哪些區塊(比如首圖主視覺、活動介紹區塊、主打商品區、活動備註等),以及這些區塊的順序。在這個階段,因為還沒有設計師介入,所以對於整體配色、自行、文字大小等,基本上都還不用特別討論。

  • 如果是 PM 要跟設計師溝通自己對於最終 UI 的期待

這就看 PM 有哪些「期待」了,比如:版面配置(要左右欄還是上下欄)、UI 元件(希望按鈕是空心還是實心、選項是多選的 checkbox 還是單選的 radio button)、資訊的先後順序(哪些資訊要放在第一屏,哪些塞在 footer 就可以)。

只要是自己已有很明確想法的部分,都可以在這階段先提出,讓設計師能提前思考規劃。但當然自己也要在心中劃下期待與界線:對於 UI,基本上設計師有最終決定權,他們也有更專業的眼光和經驗能做出判斷,PM 只是提供建議,要小心不要變成控制狂了。

  • 如果是 PM 要跟工程師確認技術可行性

如果是跟前端工程師溝通,通常他們比較會著重在畫面本身,比如怎麼排版、桌面版跟行動版會不會有差、小螢幕時怎處理;如果是跟後端工程師溝通,他們對於畫面的長相通常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那是前端職責),但對於相關的操作邏輯和資訊運算就會有較多建議。

比如今天要在頁面上做一個搜尋功能,PM 可能只是想知道「我們的產品能否做出搜尋功能?如果可以,要花多久才能做完?」,並依此準備了 wireframe 想跟工程師討論。

接著,前端工程師可能會問:搜尋 bar 要放在哪?要用什麼形式呈現搜尋結果頁?搜尋結果是要點選 load more 還是自動載入?若沒有對應的結果,空畫面要長什麼樣?後端則會問:要搜尋哪些資訊(用戶名字、email、還有什麼?)、怎麼比對(部分符合就出現?還是要全部符合才出現?)?一次要顯示多少筆搜尋結果?

有些問題算是比較細(比如空畫面),但有些確實是在一開始就得討論(上面列的,除了空畫面之外,其他都算是蠻基本的),才能確認雙方對這個功能的認知沒有差太多,畢竟功能的複雜度與開發工時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每個人都對 wireframe 有意見?

完成 wireframe 之後,一定要跟需求端確認這是否符合他們的期待,也要跟實作端(設計、工程師)確認是否可行。

不過,在這過程中偶爾也會出現大家都各有意見、找不到折衷的情況,比如文字可不可以再大一點?按鈕要空心還是實心?整個排版應該要置中還是置左?這時,如果沒有數據可佐證,也沒有人有足夠的決定權的話,建議還是交由使用者來決定,畢竟他們才是真正在使用產品的人。

比較簡單的做法是,可以請設計師準備較精美或整齊一點的 wireframe(有時可能需要直接準備更擬真的 mockup 或 prototype 了),請公司其他同事直接使用,藉此收集大家的意見。

若是更嚴謹的做法,也有人會設計一份完整的測試問卷,並且直接寄送給真實用戶,不過這個時間成本非常高,得先衡量相關效益才行。

等 wireframe完成、大家終於都達成共識後,就可以準備進入 mockup 繪製的環節了!

--

--

MH

做過公關、數位行銷,2020 年轉職成為產品經理,2021 年跑到新加坡繼續當 PM。歡迎在文章留言或私信交流:mhmedium90@gmail.com (轉載文章請附原標題&原文網址即可,不用特別來信洽詢囉!謝謝)